根據日本福岡女子大學國際人文學院飲食與健康研究的學者調查指出,針對3,327名18~73歲的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就綠茶引用頻率等生活習慣與流感感染的關係展開深入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幾乎每天喝綠茶比不喝綠茶的人,流感感染的風險明顯降低39%。換句話說,喝綠茶與流感感染風險有顯著的關係。
台灣人愛喝茶,喝茶,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其實也可以是一種養生的方式。雖然說茶是天然的健康飲品,但茶要怎麼喝?不同體質的人又該喝什麼茶?
1. 茶含有多種有益成分
茶之所以這麼養生,是因為它藏著對人體有益的500多種成分,其中,有3種成分最為突出。
茶多酚
一杯茶喝起來帶有澀味,很可能與茶葉中的茶多酚有關。
茶多酚的含量為15~40%,且有著殺菌消炎、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此外,有研究證明,茶多酚的抗衰老作用是維生素E的18.5倍。
茶多糖
茶多糖在茶葉中約佔20%,它屬於一種較為複雜的混合物,由茶葉中的糖類、果膠、蛋白質等組合而成。
在醫學研究中,茶多糖對血管、血脂有一定的保健效果,是不可忽視的特殊成分。
生物鹼
咖啡鹼、茶鹼、可可鹼是茶葉中的生物鹼成分;其中,咖啡鹼在茶葉的口感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茶葉中的咖啡鹼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促進腸胃蠕動、消化。
另一方面,它能讓我們的大腦產生興奮感,而有了提神的作用。所以說,在晚上最好不要喝太多的茶,否則容易失眠。
2. 多喝茶不如懂喝茶
茶的種類多不勝數,如綠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等等,每一種茶都有它獨特的養生功效,想藉助茶養生,第一步要先懂得喝茶。
泡茶的溫度
茶放涼了才喝,很容易損失茶水中有的營養價值,如茶多酚和維生素C等易氧化的物質。
但是喝過燙的茶,會存在燙傷食道黏膜的風險。研究指出,當茶或水的溫度超70度時,食道癌發生率會增加8倍。
從營養學上看,飲用溫熱是口的茶是最為洽當的。建議大家泡茶的水溫控制在50度~60度之間,不要超過70度。
喝茶的頻率
早餐後,泡一杯清淡的茶可促進腸胃蠕動,下午3點左右沖泡一杯茶可降肝火,晚上超過8點就不要再喝茶了,否則容易影響睡眠。
每天喝茶1~2次就足夠了,建議每次的茶葉量控制在2~3g左右。
泡茶的杯子
有一些人喜歡用保溫杯泡茶,但這種作法其實是錯誤的。保溫杯持續的高溫,會使茶葉的鞣酸和茶鹼過量釋出,加重苦澀味,導致營養成分減少。大家最好是使用專門的茶具或玻璃杯泡茶最為合適。
茶葉要及時更換
有人為了省事,常常把茶葉反覆沖泡多次,甚至是一泡就一整天;這樣不但影響口感,而且沒有了營養。
烏龍茶最多泡7次,紅茶泡3~4次,綠茶泡2~4次;普洱茶則可泡3~5次。
不同的茶要換著喝
不同的時節應該要喝不同的茶,如夏天多喝綠茶。如果想達到更好的保健效果,可以嘗試在茶中加點枸杞、紅棗、玫瑰、陳品等。
3. 在這些情況下,最好不要再喝茶
茶過濃
當發現茶已經過濃時最好不要喝,長期飲用濃茶,對胃、腎、血管等都不好。此外,孕婦更建議不要飲用濃茶,因為茶葉中的咖啡鹼不利於胎兒發育。如果要喝,可在飯後1小時喝一點淡茶。
月經期
茶葉中鞣酸濃度高,含量約有50%,它會影響女性在月經期間的鐵質吸收,對女性健康較為不利。
醉酒後
如果你有用茶醒酒的習慣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醉酒後喝茶會加重心臟負擔。
空腹
由於茶葉含多種生物鹼,空腹時喝茶容易刺激胃黏膜,使腸道吸收過多生物鹼,容易導致頭暈、精神不佳,又或是胃疼等情況。
吃飯前後
茶葉中的鞣酸,容易與其他食物所含的蛋白質結合成鞣酸蛋白凝固物,不利於腸胃消化。
4. 茶雖好,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喝茶
失眠者: 茶葉的咖啡鹼引起神經興奮,失眠者建議不要喝
胃潰瘍者: 咖啡鹼會刺激腸胃分泌,影響潰瘍癒合
便祕者: 茶葉的鞣酸有收斂作用,可能加重便秘
正在服藥者: 鞣酸會與藥物產生反應,影響藥物的吸收
患有結石疾病者: 茶葉中含有草酸,容易加重結石的情況
兒童、孕婦: 鞣酸影響孩子的發育,阻礙營養吸收。若真要飲用,建議少量就好。
Comments